close
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Media report

媒体报道

【都市快报】心跳30次/分钟,82岁杭州大爷突然晕厥;起搏专家何浪:老人长期头晕、黑懵晕厥警惕心动过缓

2022-05-19 10:28 335

我省知名心内科专家、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业务副院长何浪主任医师出现在记者面前时,清瘦、单薄的身形,文文气气的模样,扑面而来的是邻家姐姐的亲切劲儿。这让人一时很难想象,这是一位在导管室里霸气全开,游刃有余操作各种导线的“修心”者。

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毕业后,何浪踏上了心血管内科的临床探索之路,和心脏打了20多年交道,尤其在心脏起搏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耐心、真诚,筑起医患沟通的“心桥”,一个又一个病人,信任她、跟随她、把心健康托付给她。


跟了一场通宵手术

觉得那是一件很“酷”的事

“我学医可以说是情理之中吧,因为我们家有不少医生、护士,医学氛围很浓。”

高考结束后,何浪选择学医,顺利进入浙江大学医学院,开启医学生生涯。在医学院,她拼命汲取养分,不断充实自己。

毕业后要从事哪个专业,哪个方向?何浪一直在思索。毕业前的实习,实习医院刚成立血管外科,“血管栓塞的病人,有的内科无法解决问题,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取栓,我特别感兴趣,觉得很有挑战。”何浪跟着带教老师做了一台通宵手术,别人觉得辛苦,她却觉得“太酷了”。大学毕业后,何浪进入杭州一家三甲医院工作。别看她个子瘦瘦小小,看似“羸弱”,却有着一颗“大心脏”,她喜欢外科,理由很简单,喜欢治病救人时那种肾上腺素飙升,多巴胺强烈分泌的感觉。

当一位出色的外科医生,享受给病人做好手术,帮他们解决问题后带来的成就感,是何浪给自己的定位。

参加工作后的一次机会,何浪来到医院心内科工作,开始跟随老师,学习介入手术,尤其是起搏领域手术。当时,做介入手术的女医生并不多。

每跟完一台急诊手术,过程和经验的积累,都让何浪无比“享受”和“兴奋”。

何浪清楚地记得,有一台急性心梗手术,她第一时间参加抢救,为心脏停跳的患者做持续的心脏按压,“当时主刀医生在台上做介入手术,我就在边上不停按压,直到患者心跳恢复,虽然不是术者,但也觉得特别骄傲。”

刚到心内科的那段时间里,倒盐水、拆器械、连接心电图,哪怕是护士的工作,何浪都抢着干,穿刺、导管的操作,作为助手的何浪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

何浪的老师,做介入手术动作特别快,作为助手,每个步骤都要跟得非常紧。每次手术完,何浪都会回顾每个手术步骤,到后来,术中,老师要东西的前一秒,何浪准备好的东西已经在待命,师徒配合“天衣无缝”。


第一台主刀的手术

和第一台出现“插曲”的手术

两位患者都成了她的忘年交

一日复一日的“助手”生涯,何浪的经验累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细。第一台主刀手术,何浪至今印象深刻。患者是个大学教授,当时70多岁,因为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反复出现胸闷、心慌、乏力、头晕等症状,他的病情,非常适合装三腔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这是何浪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独立决策、制定方案进行手术的病人,如何取得患者信任,如何成功完成手术,何浪决定和患者坦诚相待。

患者问:“你做过多少例手术?”

何浪答:“我跟过数百例,但你是我第一个主刀手术的病人。”

何浪做好了患者换主刀医生的准备,没想到,却等来患者的“没事,总有第一次,我相信你。”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位患者的一句信任,至今让何浪心存感激。

沟通好手术方案,做好各项术前准备,手术前一晚,何浪无数次复盘,模拟导管操作流程步骤。虽然术前紧张忐忑,但一上台,何浪完全放开,一步接着一步,过去多年的累积,一帧帧蹦出来,这样一台复杂的手术,竟然神奇般、特别顺利地完成了,并且只花了一个小时,而那时,三腔手术,常规需要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完成。这让何浪自己都觉得很惊讶。术后,这位教授就成了何浪的“铁杆粉丝”。

2014年,何浪来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工作后,老爷子也一路跟随。最近,何浪刚为老爷子更换了三腔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

成功路上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第一台出现“插曲”的手术,则让何浪更重视手术的全程管理,最重要的是,让患者和医生成为共同体,一起去面对未知,解决未知。

这位患者患有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博,反复晕厥,因为子女都在国外,他自己在网上研究了心脏起搏可以解决心跳问题,找到何浪。

何浪有个习惯,手术前谈话,会对每位患者的心律数据做个精准的了解,再和患者沟通。

老爷子是理工类教授,对数字很敏感,当何浪把他的数据一一精准报出时,老爷子马上安心了不少。

手术为老爷子安装了双腔起搏器,但在术后三四天时,起搏器植入的局部出现了血肿。这是何浪第一次碰到这样的问题。“那时压力很大,每天花很多时间陪着老爷子,观察伤口情况,分析问题,找出原因。”

两周后,老爷子的伤口慢慢恢复,顺利出院。感受到何浪的全力以赴和责任心,他没有埋怨和指责,反而两人成了忘年交,经常分享音乐会,分享美文。最近,老爷子又找何浪更换了新的起搏器,还介绍了老伙伴来做了冠脉手术。


专注心脏起搏领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从医生到带组有了团队,到成为科主任,再到如今的业务副院长,二十年多来何浪的每一步都走得稳稳的。

在心脏起搏领域,何浪有了自己的“江湖”——擅长各种起搏器:单腔/双腔/心脏除颤器(ICD)/三腔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D)/希浦系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全皮下心脏除颤器)植入术、起搏导线拔除术……擅长起搏器程控及解决器械相关复杂问题

只要出现新技术,她马上就会去学、去尝试、去挑战,她说“不进则退,逆水行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何浪非常喜欢的一句话。她带领团队参加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尝试新技术新挑战,每周一次组织学术讨论,每周两次进行专业培训,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她用她的理念,影响更多医生,让更多医生,服务更多病人。“达则兼济天下”,她是这么认为,也是这么做的。

如今,何浪带领的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团队为患者带来专业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疾病的评估诊断到诊疗方案的选择,再到后期的随访,形成了一个闭环,为患者解决后顾之忧,传递最有温度的医疗。


老人长期头晕警惕心动过缓

安装心脏起搏器是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日常门诊中,何浪经常会接诊一些老年患者,他们存在一个常见认知误区,觉得头晕是高血压或者低血糖引起,在家自行服药,但头晕始终未见好转,发展到严重时就会突然晕倒。事实上,他们很有可能是心动过缓引起。

正常成年人的心率在每分钟60-100次,如果每分钟持续低于60次就是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主要是因为心脏的“最高司令部”窦房结罢工导致的,这时候,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少了,心脏跳动次数就减少了。心动过缓会造成供血不足,轻则头晕眼发黑,重则意识丧失、各脏器衰竭、心跳骤停。

对于心动过缓明显的患者而言,目前被公认的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在体内安装心脏起搏器。

起搏是身体的一部分,时刻‘监督’你的身体,当身体需要时帮助你。它的优点是在解决心跳慢的同时,保护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并且没有副作用,无需长期吃药。”何浪说到。

何浪曾接诊过一位82岁的王大爷,有高血压病史,2年前开始时不时头晕,出现眼前发黑的症状。

有一次,王大爷坐在床边准备起身,突然“哎呦”一声倒在了床边,家人扑过去扶住他,没多久,王大爷清醒了,家人见状不妙,带他去医院检查,24小时总心搏数比正常少了3万次,诊断为严重的心动过缓,医生建议他安装起搏器,担心手术身体吃不消,王大爷拒绝了。

没想到过了不久,王大爷再次突发晕厥,这次,他被紧急收治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CCU,间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跳一度只有30次/分钟。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安装起搏器,何浪副院长为王大爷在皮下植入了起搏器,手术小切口,全程微创,40分钟就完成了。术后第二天,王大爷就可以下床正常活动了,很快转到了普通病房。新的起搏器很快带动王大爷的心脏有力地跳动起来,心律恢复正常,晕厥的情况不再发生。

哪些人是心动过缓高危人群?何浪表示,60岁以上人群,出现头晕、近期内记忆力的显著下降、乏力、活动耐量下降、甚至出现黑懵晕厥,都要考虑是否是心动过缓导致,要及时到医院做筛查。“不要等到发生晕厥等严重情况了才来,早筛查早治疗,在有效的生命周期里提高生活质量。”何浪强调。